“AI手机”搅动一池秋水销售市场反响平平实际助力仍待产业链成熟

内容摘要  智能终端加速拥抱 AI,一直被诟病创新乏力的智能手机,迎来了难得的炒作题材。新年伊始,魅族宣布 all in AI,而后发布的智能手机新品无不贴上 AI,以此作为最大卖点。更有研究报告惊呼,AI 手机已经 改变手机形态 ,智能手机市场即将迎来 拐点 ,并对 2024 年的市场行情给予颇高的期待。  但所谓的 AI 手机 在销售市

  智能终端加速拥抱 AI,一直被诟病创新乏力的智能手机,迎来了难得的炒作题材。新年伊始,魅族宣布 all in AI,而后发布的智能手机新品无不贴上 AI,以此作为最大卖点。更有研究报告惊呼,AI 手机已经 改变手机形态 ,智能手机市场即将迎来 拐点 ,并对 2024 年的市场行情给予颇高的期待。

  但所谓的 AI 手机 在销售市场表现如何?消费者如何看待智能手机的 AI 浪潮?AI 手机 能否给产业链带来新的变量?带着这样的疑问,财联社记者近日集中探访了位于广州、深圳两地的多家智能手机门店。记者发现,当前市面在售的 AI 手机 的 AI 属性相对集中于图像处理、语音助手、文字生成等功能上,有消费者坦言吸引力不够强, 使用第三方 App 也能实现 。从多位销售人员的反馈来看,AI 功能 整体关注度不高,鲜少人主动问及,AI 也并非主推的手机卖点。

  行业鼓吹与市场冷淡的鲜明对比背后,智能手机市场告别高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IDC 统计显示,2023 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2.71 亿台,同比下降 5.0%,创近 10 年以来最低出货量。而接受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则认为,AI 手机热度不断上升,反映了业界对 AI 提振产业链的期待,但至少从短期来看,AI 还难以为终端销售提供明显助力。从产业链来看,芯片、算力、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则仍需继续提升,才能让 AI 手机 名副其实 。

  作为国内某头部消费电子代工厂商的一名中层干部,邱阳(化名)目前还在用着 3 年前买的一台 iPhone 13。她坦言,对当前眼花缭乱的的手机新概念并无太大感觉, 觉得还能正常用,功能也能满足我的需要,没有必要换。

  在谈及 AI 手机 概念时,另一位在深圳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上班的女士却反问起记者, 您能跟我介绍下 AI 手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吗?

  记者还在深圳的几家手机门店随机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得到了反馈多是 没太注意 AI 功能 ,但也有数码爱好者称 就是奔着 AI 手机去的 ,但体验完后则表示 也就是体验下而已 。

  随着 AI 大模型加速 登机 , 手机厂商开始躁动起来。近期陆续发布的手机新品,AI 几乎都成了主打概念。但所谓的 AI 手机 在销售市场究竟立得住吗?

  记者探访一家 OPPO 门店发现,该品牌旗下的 FindX7 系列展台已经立有 AI 手机 标牌,显示该手机具备 AI 通话摘要、小布助手、AIGC 消除、闪速抠图等 AI 功能。三星某门店门口的 Galaxy S24 系列海报标有 Galaxy AI 字样 ,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即圈即搜、通话实时翻译等功能。小米、荣耀等门店则未见 AI 相关标识 , 店员也未做着重的推介。

  多位销售人员均向记者表示,现在 AI 手机相对偏概念层面,消费者对 AI 功能的总体关注度不高。

  我们会讲,但顾客兴趣不大 ,有店员直言,AI 那些只是手机里的操作,不是买手机的重点,消费者更关注芯片、屏幕、摄像、充电等。甚至有销售面对记者询问 AI 手机 时陷入片刻迟疑,交流一番后其坦言, 产品里是不是有一些黑科技或者智能化的东西,这样讲需求更明确,提 AI 手机反应不上来。

  财联社记者走访中试用了多款 AI 手机 ,除 AI 功能对网络速率要求较高外,各品牌手机的 AI 能力表现亦有差异。在感受到 AI 所带来的事项总结、摘要及提醒等功能便利的同时,也令人生出似乎不够智能的疑问,如有的手机在执行消除路人的操作后仍出现黑点或残痕、环境嘈杂时语音唤醒出现延迟、AI 助手回答问题出错似不具备逻辑相关的能力等。

  也有销售人员坦言,有了 AI,手机就可通过语音唤醒直接进入手机上应用程序,拨打电话、查天气等。 但几年前就有这个功能了,只是现在随着系统升级优化得更好,操作层面也进步了。

  某市级手机品牌经销商告诉记者,首先 AI 手机价格较贵,其次功能不常用不实用,使用场景受限没有普及,比较专业玩机或者追求新潮时尚的达人才会去尝试。一位 vivo X100 手机用户反馈称, 路人消除、图片配文自动跳转微信发朋友圈,也就用这两个 AI 功能多一点。

  在受访的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看来,因为 AI 技术的很多好处往往是隐性的,不像新屏幕技术或电池寿命那样直观。AI 功能能否实质促进销售取决于其是否能够解决用户的痛点和需求。若 AI 功能可提供实际的价值,比如改善照片质量、提高设备性能、增强安全性等,有可能会成为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而根据 IDC、OPPO 联合发布的《AI 手机白皮书》,其定义的 AI 手机四大能力特征包括高效利用计算资源、数据感知更敏锐、强大的自学习能力以及丰富的创作能力。

  显然,目前市面上的相关产品更接近于 支持 AI 功能的手机 ,离理想中的 AI 手机还存在差距。

  IDC 统计显示,2023 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2.71 亿台,同比下降 5.0%,创近 10 年以来最低出货量。全球来看,2023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亦同比下降 3.2%,仍是 10 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

  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低迷,也让产业链上下游在二级市场上难以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得益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东风,消费电子上游厂商纷纷切入智能汽车赛道,以寻求新的增长路径。而小米更是直接 下海 造车,并被雷军称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AI 热潮的袭来,在智能手机行业激起了涟漪。财联社记者翻阅各大研报、分析报告发现,AI 手机 改变手机形态 、 市场拐点已至 、 开启智能手机新时代 等字眼犹如 乱花渐入 ,仿佛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反观现实,除消费者对 AI 手机的感知不强外,也有多位从业者在受访时给出了 AI 手机是趋势 的判断,但 AI 手机能为这些公司带来多大的业绩 增量 仍待后续市场检验。

  二级市场的 躁动 ,或许正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行业对于创新乏力的焦虑。但至少从短期来看,想依赖 AI 概念提振销售市场,或许难以收获成效。

  长期来看,AI 手机能否给行业提供实质上的助力,则有待于产业链的不断成熟。

  CINNO Research 方面告诉记者,AI 手机研发需要更多设计优化,如硬件架构优化、能效及散热设计优化,以及会在设计中加入更多安全性功能,如加密保护和隐私保护机制等。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副会长吴高斌表示,AI 手机在硬件设计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 AI 处理单元的需求上,需要使用更先进的 AI 处理芯片 。

  与此同时,AI 应用要求更高的算力性能支撑,思泉新材和飞荣达(300602.SZ)均表示,这将会对散热解决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中石科技(300684.SZ)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 AI 需求下对散热材料的要求更高, 原来可能用单纯材料可以解决,现在需要一些金属散热器件。

  此外,希荻微证券部人士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记者表示,公司的充电管理产品可为 AI 手机设备长续航加持。公司此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就表示,AI 手机大模型的运转对电源管理芯片的性能指标要求会进一步提升。

  不过,市场分析认为,算力、算法、光模块、OLED 等核心部件厂家的崛起才是未来 AI 手机突破的关键所在。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记者表示,AI 手机融入了更为强大的处理器、专门的 AI 芯片以及优化的传感器阵列,以提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任务的效率和准确性。操作系统更加智能化,能够学习用户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智能助手功能。这些变化对芯片制造、传感器生产、软件开发等产业链环节带来了显著影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2006665号-5